电商这件事,放在全球视野下看,绝对是一门“武学”。国内电商如武侠小说里的快剑,讲究快、准、狠;国外电商更像修仙体系,重心在慢工细活和稳扎稳打。不说是截然不同那也是大相径庭的,特别是针对一些国内做得不错的品牌,想要出海扩张,了解他们各自的“修炼哲学”是必然的!
第一回合:商业模式——剑走偏锋 vs 拳法扎实
国内电商的核心玩法:平台就是江湖,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就像少林武当峨眉,各有各的流派。品牌商家仰仗这些“名门正派”,蹭流量、打折扣,拼个你死我活。而且,各种购物节就是“比武大会”,从双11到618,消费者被低价拳法打得眼花缭乱,商家忙得吐血求饶。
国外电商则显得“独孤求败”一些:独立站盛行,品牌靠自己开山立派,独自吸粉。这些品牌更专注于打造自身的个性化绝学,通过Shopify、BigCommerce、WordPress等工具铸造自己的神兵利器。相比国内电商的拼杀,国外的打法更像是慢悠悠的“闭关修炼”。
第二回合:消费者行为——速战速决 vs 循序渐进
国内消费者是江湖上的急性子:“今天买,今晚发货,明天我就要用!”物流但凡慢一点,差评伺候!所以国内电商培养了一套堪称“轻功”的物流体系,次日达、当日达,说到就到。而国外消费者则显得像修仙的老道士:“别急,我研究下评论、比比价格、看看测评……再下单。”买完后,心态更佛系:三五天到货完全OK,甚至两周才收到也能泰然处之。
更重要的是,国内消费者偏爱“物美价廉”,拼多多九块九的袜子还要邀请好友砍几刀;而国外消费者更重视价值:“贵一点没关系,重要的是它得好。”于是,国产手机壳打出“从五楼掉下去都不会随”的旗号,一炮走红欧美市场。
第三回合:支付方式——轻松便捷 vs 传统可靠
国内电商的支付方式,可以用“行云流水”来形容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就像左右护法,点一点、扫一扫,交易完成,甚至可以用花呗分期,一边买买买,一边慢慢还。
而国外电商呢?信用卡是王者,PayPal是最佳辅助,但体验嘛……多少有点老旧。想用分期?那得试试Afterpay或Klarna,不过对很多道友来说,分期还是个新概念。
第四回合:物流体系——千里快剑 vs 缓慢仙鹤
国内电商物流堪称江湖绝学,“上午下单,下午到货”,就怕你临时反悔退单。而国外电商的物流体验,就像修仙渡劫:“三天到?哟挺快的,五天?那也行。”当然,这几年,国外电商也在努力追赶,亚马逊FBA就是一个典型——虽然没到国内“飞毛腿”的水准,但“骑驴”升级成了“骑马”。
第五回合:用户运营——全民狂欢 vs 精细化种草
国内电商的运营,画风是这样的:
促销节密集轰炸:双11、618、直播间半价抢购……大家都在用尽浑身力气招揽顾客。
直播带货全面起飞:李佳琦一声“oh my god,买它”,库存分分钟秒光。
小红书种草:某某小姐姐们一句“这个巨好用”,销量瞬间爆炸。
国外电商的运营更沉稳,走的是“品牌故事+社交投放”的套路,通过Instagram、Facebook 精准狙击目标用户。还会定期给你发个Newsletter,柔声问候一句:“要不要再看看我们的新品?”
第六回合:商品品类——百花齐放 vs 小而精致
国内电商就像一个“百宝阁”,只有你想不到的,没有他不买的,小到几厘米的装饰大到占据半个客厅的家具,应有尽有;而国外电商更专注于“拳拳到肉”,深耕某个细分领域,比如环保餐具、定制化珠宝、宠物智能产品……竞争少、利润高,越看越香。
国内外的环境不同、市场不同,也就意味着打法不同,很多在国内做得不错的品牌想要出海扩大规模,但任然复制国内的打法只会碰一鼻子灰,毕竟咋老祖宗都知道因地制宜,更何况你还会出国了。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自己的一套发展体系,只有在遵循这一法则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发展!